獎勵小孩的禮物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常常會看到父母在討論究竟該不該獎勵?
我自己覺得獎勵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驅使他們前進甚至超越自己
但我覺得父母一定不能忽略鼓勵,沒有鼓勵只有獎勵會讓孩子只朝著物慾邁進
而忘了真正的努力的目的!
我是這麼想的但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還是會常常爬文看看別人的看法,父母有一輩子做不完的功課
分享一篇我覺得分析不錯的觀點
以下文章擷取自媽媽育兒百科
1.獎勵的目的要明確事先對孩子講明應該做到哪些條件才可以得到獎勵,使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當然,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否則孩子會因難以實現而放棄爭取。
2.不用金錢獎勵孩子父母不要用金錢來獎勵孩子。因為父母用錢來獎勵孩子,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金錢萬能的思想,
而且會產生對金錢的盲目崇拜,是弊大於利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認同是不可或缺的。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獎勵必須是純潔的,著力於精神的,有益於心靈的,而不是沾滿銅臭味的。
3.犯錯就要處罰如果孩子生氣時把一片玻璃打碎,雖然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也要教育他這是他的過錯。
他雖然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他仍要負賠償之責。父母對孩子懲罰時要實事求是,偏離事實的指責,孩子是不會服氣的,也達不到懲罰的效果。
同時,懲罰要注意場合,當眾指責孩子,會極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4.懲罰要及時當孩子出現了不良行為時,父母應立即進行懲罰,
使孩子建立不良行為與懲罰之間的條件聯繫,否則懲罰的作用會減弱,而失去了效果。懲罰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釋一遍懲罰的原因,否則孩子不懂他們為什麼受罰。
5.要教而罰父母要把要求對孩子講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才准看電視
你就要對他講得清清楚楚,讓他記在心上。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做功課而先看電視,你就罰他幾天之內不准看電視。
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懲罰,不可不教而罰。
6.懲罰要言出必行當孩子犯某一種過錯時要懲罰他,如果父母警告過他,那麼在他犯錯後,就一定要實行懲罰的諾言。
假如不處罰,你以後便難以下達命令,你的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
獎勵的策略和原則:
7.少獎為佳適當時候、適當次數的獎勵,就相當於給發動機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濫。
8.獎態度不獎分數大多數家長是以分數或者名次來設定獎項和決定是否獎勵,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獎勵。
因為從長遠看,態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兩次的分數更重要。
9.一諾千金如果和孩子有了約定,比如有的家長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長是定考到第幾名,就一定要兌現。
如果孩子達到了約定的要求,就要堅決獎勵,做父母的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
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10.獎品適當,價值適中獎勵的價值不要太高,其價值和獎品要與孩子的年齡、取得的成績等等相適應。
有些家庭由於形成了獎勵並不斷加碼的習慣,常常給孩子價值過高和不適當的獎勵,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比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某次考試滿分,就給孩子買電腦買遊戲機,結果孩子玩物喪志。
看完真的又學了一課了!
因為最近暑假快結束了!孩子們都有順利完成功課,在阿公阿榪家也有乖乖聽話
所以我決定要買小禮物送給我家兩個寶貝
我們家兩個差蠻多的一個孩明年要讀幼稚園
另一個上了國小
每次要買玩具用品就要跑很多地方!
這次我決定在Yahoo購物中心買
其實是因為看到滿額折抵金送的蠻多的,所以很心動
分享一個我覺得CP質不錯的獎勵小孩的禮物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收到實品真的覺得質感不錯,而且我家寶貝都很喜歡
台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就推薦給大家囉~
送給孩子一個開學禮物讓他們更有動力完成學業~ momo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法國Vulli】蘇菲二合一手搖鈴(公司貨)
【Baby Bow】南瓜固齒玩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熱鬧滾滾的台灣行動劇場,
民間豐富生命力的象徵!
台灣民間每當神明遶境出巡、進香割火或喪葬典禮,都會聘請各種民俗藝陣參與遊行,藝陣不僅增添祭典儀式的熱鬧氣氛,也使民俗技藝得以保存,雖然遶境進香的主角是神明,但吸引民眾「看鬧熱」的焦點卻是藝陣的表演,廟會活動提供民俗藝陣表演的機會,而藝陣表演也提升了廟會的藝術性,因此遶境、進香不僅是宗教祭典同時也是民間藝術活動。台灣的文化中心其實不在縣政府,而在民間廟宇;寺廟建築、雕刻、彩繪、書畫是常態的藝術展覽,而廟埕就是演藝廳;弦歌不綴的野台戲演出是社區的藝術節,而沿街機動式表演的民俗藝陣就是台灣式的「行動劇場」。
民俗藝陣包含「藝閣」 與「陣頭」兩大類,藝閣原稱「詩意閣」,是根據詩詞、神話、民間故事情節,將故事中人物、場景裝置於平閣或車上,藉由人扛或車輛移動作展示,至今大都演變成為電動燈車。陣頭則是以「落地掃」型式沿街作定點演出,其情節單純、表演時間短暫,且妝扮、樂器、音樂曲調也較簡易。
台灣藝陣大都屬於業餘組織,成員多由社區民眾組成,平時各有工作,在廟會或應邀出陣前夕才集中訓練。早期的藝陣都附屬於角頭廟宇,為神明駕前樂隊或技藝團;藝陣的組成既是為了當地的廟會遊行表演需要,而廟宇也負責藝陣的訓練及運作。藝陣成員是社區子弟也是信徒,社區青年參與社區陣頭,不但有宗教信仰作基礎,加入陣頭可以作休閒娛樂或習藝練武,而且更是參與地方公務、服務鄉里的具體表現,因此出陣時並沒有酬勞,頂多由廟方或頭家、爐主贈送一條毛巾一包香煙致謝,出陣後宴請成員聚餐而已。台灣的藝陣雖然大都是非專業團隊,但卻是真正的民間藝術,它的表演形態簡單卻是民眾自創的藝術型式,藝陣種類繁多則象徵民間豐富的生命力。
遠足文化《台灣民俗藝陣大觀》(原書名《台灣的藝陣》),內容報導這些被人忽視的民間藝術團隊,紀錄這些藝陣的表演形式。在台灣現今社會中,我們的教育總是以西方藝術、現代藝術為主體,而本土藝術、傳統藝術向來被視為落伍、不入流,在文化中心戲劇節目中常見話劇、兒童劇、現代劇,卻鮮有歌仔戲、布袋戲的演出;音樂會則充斥鋼琴、小提琴、管樂、聲樂、交響樂,卻沒有南北管、八音、唸歌的演出;舞蹈表演則有芭蕾舞、民族舞蹈、現代舞,就是沒有陣頭表演;我們的大專院校成立樂儀隊、啦啦隊,卻沒有跳鼓陣、宋江陣,台灣人看不起台灣文化,正是台灣文化最大的危機。《台灣的藝陣》讓我們瞭解藝陣表演的精華,對於喜歡觀賞廟會活動的民眾而言,這本書不但能讓讀者「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今後在廟會中我們不再祇是「看鬧熱」,更能瞭解民俗藝陣的內涵與特色。
【名人推薦】
◎林茂賢〈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目錄
導論
繽紛熱鬧的常民風情-台灣藝陣概述
北部藝陣
家將∕八將團與官將首
大仙尪仔陣
歌仔陣
香陣∕大龍峒保生文化祭
中部藝陣
七番弄
金雞玉犬
花鼓陣
北管陣
布馬陣
香陣∕大甲媽祖進香
南部藝陣
宋江陣
蜈蚣陣
十三太保陣
五毒大神陣
十二婆姐陣
車鼓陣
牛犁陣
竹馬陣
水族陣
高蹺陣
鬥牛陣
南管陣
八家將
跑旱船
獅陣
龍陣
香陣∕東音波拉提台南港迎王平安祭
商品訊息簡述: